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2018年7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发布了《企业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合规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倡议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具有全球经营抱负的企业开始了全球星辰与大海的征途。中资企业参与的国际投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业务范围逐渐遍及全球。
与此同时,中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东道国政府和民众、国际组织和媒体的关注。面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中资企业合规经营并做好相应风险防范的任务更加艰巨。
“中兴事件”给在海外经营的中资企业提供了一个惨痛的前车之鉴,其暴露出来的,是中国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的明显滞后。
中兴通讯的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不言而喻,但其合规系统一直令人担忧——对合规风险管理意识的薄弱、存在一定缺陷的合规管理框架、缺乏可操作性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等等,这一系列因素为中兴遭遇的危机埋下伏笔。
前通用电气CEO JACK WELCH说:其实并不是GE的业务使我担心,而是有什么人做了从法律上看非常愚蠢的事给公司的声誉带来损害甚至使公司毁于一旦。从国外来看,安然事件,世通事件、安达信的崩溃无不是因其非法行为。历史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懈怠者,中兴事件便是样板。
没有合规管理体系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持续的合规风险管理护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经营开拓越成功,合规风险就越大,其后果一旦发生,譬如中兴通讯所面临的高额返款、断供,足以在一夜之间压垮任何一家企业。
可以这样说,只有学会合规经营管理思维,中资企业才能够稳步坚实的迈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在全球经营过程中,企业面对的是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如果不留意到经营环境的变化、不主动转变管理思维、不建立起法律为准绳的经营理念,企业即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在中兴通讯事件之后,中国发改委发布指引,旨在引导企业规范海外经营合规管理工作,以避免重大合规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企业产生合法合规基因。
1合规管理目的和要求
第七条 对外贸易中的合规要求
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与企业业务所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在贸易管制与禁止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风险。还应特别关注针对中资企业或可能对中资企业产生影响的贸易管制、贸易救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问题。
第八条 境外投资中的合规要求
境外投资中的合规要求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应严格遵守国内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同时遵守业务所涉国家(地区)政府关于外资准入、贸易管制、 国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和反垄断申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 险,实现境外投资阶段全流程的合法合规。
君悦解读
中兴当初就是违反了美国的贸易禁运,非法向伊朗输送美国的货物和技术,并为此付出了8.9亿美元的罚款。在此前车之鉴下,《合规指引》提出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确保企业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中全流程、全方位的合法合规,帮助企业在海外创立及发展过程中产生合规基因及依法经营的文化传承。
2合规管理治理结构
第十一条 分层治理结构
企业应结合发展需要,按照“统一协调、分层管理”的 原则,建立权责清晰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分层合规治理结构是指在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级上划分相应的合规管理责任,以解决企业治理结构纵向层级上的合规管理分工问题。
第十二条 合规管理机构
企业应根据业务性质、地域范围、监管要求等设置相应 的合规管理机构。合规管理机构一般由合规委员会、首席合规官和合规管理部门组成。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机构,由相关部门履行合规管理职责,同时明确合规管理负责人。
君悦解读
在中兴通讯处罚案中,“then-CEO”这个高频指代词反复出现,反映了企业管理层集体法治经营意识的缺失,及其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在事后涉案公司与美国政府达成的认罚协议中,就包括对四名高管及35名员工的处罚,这从另一个角度佐证涉案公司高管对这些被指控的行为是有责任的。
由此可见,走出国门后,在一个把对法律政策的遵守和尊重放在第一位的经营环境中,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及时在管理理念和治理结构上做出调整,解决企业治理结构纵向层级上的合规管理分工问题,通过确立合规委员会、任命专职的首席合规官、设置专职的合规管理部门,将依法合规经营提升到一个关乎企业存亡的政治高度来予以重视。
3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二十四条 合规风险识别途径
企业应当建立必要的制度和流程,识别新的和变更的合规要求。围绕关键岗位或者核心业务流程,通过合规咨询、 审核、检查,违规查处、合规考核和评价等内部途径识别合 规风险,也可通过外部法律顾问咨询、持续跟踪监管机构发布信息,以及参加行业组织研讨等方式获取了解外部监管政策的变化,识别合规风险。
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应熟悉业务所涉国家(地区)的经营环境,了解其合规监管的重点问题,以便有效识别各类合规风险,具体 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1. 聘请合格的中国或外国律师事务所为常年法律顾问。通过法律顾问随时了解掌握所在国(地区)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变 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始终处于合规运营的良性轨道。
2. 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收集其他企业在境外经营的案例,剖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内外原因,关注业务所在国合规监 管的特殊要求。
3. 确认合规风险种类。深入研我国及业务所涉国家(地区) 法律法规、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等,对合规管理现状进 行梳理,确认合规管理存在的风险。
君悦解读
与在国内经营不同,在全球化经营环境下,企业及企业家该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风险防范尤其如此。一家跨国经营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法律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税务风险、整合管理风险等四大方面。其中在法律政治方面,又包括政府审查和行业准入、劳工和工会、环境保护、政治风险和民族主义风险、合规及背景调查等方方面面。
中兴事件无疑给中国跨国经营的企业在海外发展中对法律政治风险淡漠的现状敲响了警钟。除了追逐利益外,企业也应当将海外业务面临的合规风险推上优先顺序考虑,并在识别与评估风险的过程中学习正确应对,跨国经营的步伐方可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