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EN

《刑法修正案(十一)》视角下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MHP君悦评论

2021-04-0412956

摄图网_400132974_wx_法律背景(企业商用)-(2).png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商业贿赂中常见的罪名,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1997年《刑法》中规定的罪名是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受贿罪,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扩大了该罪的犯罪主体,罪名修正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作了修正,其中相关内容应引起商业零售、知名电商、医疗器械销售等领域中身处采购、销售等高风险岗位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修正


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最主要的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刑罚作出了修正: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相比前修正之前的刑罚内容,《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罚修正主要有三个新变化:一是刑罚由两档情形变化为三档情形,修正前分为数额较大和数额巨大两档情形,而修正后变为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三档情形;二是最高刑由有期徒刑提升至无期徒刑,修正前量刑分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及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修正后则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三是增加了罚金刑,修正前没有罚金刑,只有在数额巨大的情形下,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而修正后则增加了并处罚金,删除了可以没收财产的规定。


从上述的修正内容来看,对于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有利有弊,喜忧参半,有利之处在于对于数额较大而不到数额巨大的情形,法定刑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被告人有机会获得缓刑。另外,以罚金替代没收财产,在某些情况下有利于被告人。不利之处在于涉案金额达到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被告人在没有其他减轻量刑情节的情况下,量刑直接在有期徒刑十年以上,甚至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此外,对于涉案金额较大的,以前没有附加刑,而现在则要被并处罚金。



二、涉案数额的问题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涉案数额不仅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与否,而且还关系到如果被告人罪名成立,刑罚多少的问题。


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其中规定数额分别达到6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就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情形。而在此之前,该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情形分别是在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上。本律师发现,曾经出现过被告人作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4.2万元,最终因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的真实案例【(2015)临刑二终字第13号】。


目前,《刑法修正案(十一)》虽然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处罚情形分为三档,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对该案的涉案数额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本律师认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将有可能继续延续当前的6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的标准,而数额特别巨大则很有可能适用500万元以上,甚至1000万元以上的标准。



三、罚金的问题


前文所述,《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增加了并处罚金的规定,而且无论是数额较大、数额巨大,还是数额特别巨大,都规定了并处罚金。在实践中,涉嫌刑事犯罪的被告人及其家属经常关注罚金的三个问题。


Q1:是不是所有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案件的被告人最终都要被判处罚金?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增加的是“并处罚金”,而非“可以并处罚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刑法规定“并处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因此本律师认为所有的非国家工作受贿罪案件的被告人都要被并处罚金。


当然,按照刑法“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如果被告人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案件在2021年3月1日前还没有生效判决,且涉案金额在数额巨大标准以下,则不应被判处罚金。


Q2: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的罚金一般罚多少?


刑法中对于罚金的规定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固定数额,比如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并处的罚金最高可以达到五十万元;二是倍数数额,比如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罚金数额则是根据违法所得,最高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三是没有数额,比如本文中所讨论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法条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额。


虽然没有具体的数额,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1000元,并且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


本律师认为,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中罚金的判处,人民法院一般会根据案件的涉案金额,尤其是被告人的受贿金额来判处具体的数额。


Q3:如果不缴纳罚金,会有什么后果?


部分被告人及其家属会认为,如果不判处被告人缓刑,就不会去缴纳罚金。在司法实践中,大部分案件的罚金都会在法院作出正式判决之前缴纳。但是也存在少数被告人不缴纳或无力缴纳罚金的情形。


如果在判决之前不缴纳罚金的,或将影响被告人判罚结果,比如不能适用缓刑。如果在判决后期满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缴纳,仍不缴纳的,会影响当事人今后的减刑,因为人民法院在办理在办理减刑案件时,会将原判刑罚及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量。


当然,根据刑法规定,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罚金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四、小结


立法机关通过对《刑法》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内容进行修正,一方面提高了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最高法定刑,并增加罚金刑,以遏制潜在的此类犯罪;另一方面,对于涉案金额低于100万元的情形,降低最高法定刑至有期徒刑三年,使得部分被告人有机会被适用缓刑,体现出了宽严相济的司法精神,但是无论如何,本律师都提醒手握权力、身处高危岗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切莫以身试法,心存侥幸,当涉嫌此类犯罪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和辩护。

联系我们

中国上海市南京西路1717号会德丰国际广场7楼
邮编:200040
电话:(总机)61132988
传真:61132913
Email:hr@mhplaw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