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我们,总是立足当下,以过往为镜预见未来,通过把握眼前的机会,大量实践,从而改变未来。然而,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颠覆性创新如浪潮般重塑格局,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未来,绝非昨日简单的复刻,而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新篇章。
“未来,是什么?信什么?做什么?”——本期“午食三刻”分享会上,君悦所学习与培训委员会主任方皛律师作为分享嘉宾,同时邀请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导演孙祺舜到场,与所内的青年律师共话“拥抱趋势 悦建未来”,围绕“律师,在未来需要去哪里找寻需要你服务的客户?”“律师,如何在未来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律师,现在应该做什么让自己在未来更有价值?”这一系列“灵魂拷问”展开深度交流。
嘉宾分享
孙祺舜 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导演
孙祺舜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并且有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艺术家的经历。目前是上海戏剧学院AI×艺术相关课程主理人。主要工作在戏剧和电影领域, 有着多部原创作品。
分享会上,作为本期“午食三刻”的“神秘嘉宾”,孙祺舜导演阐述了AI技术如何显著提升创作效率。他表示,传统创作方式下,编剧打磨出一部符合行业标准的剧本往往要耗时三至六个月之久。如今,在AI辅助下,仅十余日便能完成一部结构相对完整的作品,并获得业内人士的认可。孙导将自己运用AI辅助创作的工具、方法在上海戏剧学院开设了一门“AI辅助艺术创作实训班”的课程,这也是国内艺术院校中AI×艺术领域一个比较领先的尝试。最后,孙导强调,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人”——人自生的价值、自生的喜怒哀乐悲欣交集,才是独有的,而一切技术都只是“人”的放大器。我们需要把自己的特质放大,更自我、更自由、更无所畏惧,期待更多的彼此能在技术赋能下寻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自由,触发可能。
图片介绍:君悦所学习与培训委员会主任 方皛
随后,方皛律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悟,学习、分析了孙祺舜导演将AI用于生产、教学的实践,并提炼了律师可以借鉴的要点:
1.洞见技术趋势:过去,技术的发展往往零散地发生,人们可以一小步一小步吸收和适应创新,但今天,全球规模的、颠覆式的创新在各个领域中高频发生。我们需要在创新和变革中找到机会,发现那些还在萌芽之中但是一旦成形就将不可逆转的、必将以指数级趋势改变社会生产生活的技术,比如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预测的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3D打印、区块链、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等。(推荐阅读:《未来简史》《未来呼啸而来》《5000天后的世界》)
2.提高挣钱效率:孙导虽然是导演、编剧,但是和律师很相似,商业本质也是买卖时间,而他思考的方向包括:一则,如果一份时间只能卖一次(剧本),那要让自己单位时间的价值更高;二则,如果一份时间可以卖多次(课程),那就要形成产品;三则,购买他人(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的时间,将其加工成自己的产品;四则,把握先发优势,赚创新的红利。第一波人吃肉,第二波人喝汤,第三波人吃渣渣。(推荐阅读:《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3.关注客户需求:赚钱是工作的目的,而赚钱的核心则是要为客户提供足够的价值。律师既要干得好,还要卖得好。一则,要赚信息差的钱。孙导的AI实践,和我们律师一样,有一部分是在赚信息差的钱,知识从来都不稀缺,但对知识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能力是稀缺的,知识在行业内不稀缺,但是破开法律人圈层之时,知识是稀缺的;二则,要在存量市场中找增量的钱,更要在增量市场中赚体验和服务的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导演的AI课上有两位律师学员花了真金白银在学习。(推荐阅读:《冯唐成事心法》,推荐学习胡光、刘习赟、徐培龙等大律师的成长经验)
4.笃信内心驱动:孙导对AI的兴趣不是来源于即刻可得的金钱和名利,我想更多的也是源于其个人信念、价值观和热情的驱动。当知与行合一时,我们将体验到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动力更持久,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提供持续的支持。(推荐阅读:《将熟悉变为陌生: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
5.心动不如行动:建设未来是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建设未来需要树立目标、付诸行动、持续改进。犯错或许是行动必然的后果,但你我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做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成功的人都是不停地犯错,但不断面对和改正自己错误的人。(推荐阅读:《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
分享与讨论
午餐会尾声,在方皛律师的主持和抛砖引玉下,参会律师们也纷纷结合自己在工作、生活等场景中运用AI的经验,畅想技术创新的未来景象,对于应当如何看待未来、预测未来,以及参与形塑未来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彼此间也产生了诸多精彩的思想碰撞。
刘子兵律师首先举了19世纪末马车行业衰落的事例,“130多年前,大城市的人越来越多,当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马车也就越多,也带来了一个难题。《泰晤士报》预测在接下来的50年里,伦敦的马粪将高达2.7米,整个城市将被马粪淹没。各国甚至在纽约召开国际会议,却没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然而到了20世纪,汽车技术出现了,汽车取代马车登上了历史舞台,完全抹除了人们对马粪的担忧。”刘律师表示,智能科技的出现将会带来相似的效应。也许AI将取代部分工作,但是更多的是工作效率、生活品质的飞跃式提升。宽之自明,我们要做的是先去考个“驾照”,拥抱和适应数字时代。而最好的适应,从小了讲是开放思维、找到趁手的工具,从大了讲也许就是参与规则的制定,与数字经济一起成长。
梁玉律师分享道,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中,中国律师有着先天洞察力与长期实践操作带来的思辨力,在AI这个领域,我们有能力冲在前做表率。更重要的是,此新锐赛道中,老中青律师的起点是一样的,男性与女性律师也并不因为身体素质,社会资源等影响办案能力与价格变动的因素,而有太多区别,亦或是“比较优势”。如果说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给企业以破旧立新,华丽转身的世界舞台,那么同样的,法律职业者亦有机会书写一篇波澜壮阔的大文章,其中最浓墨重彩的无疑是AI法律咨询与服务,监察与维养。丘吉尔曾在北非战役的转折点说:“现在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但这或许是开始的结束。”梁律师将这一观点借用到人工智能领域,传统AI驱动法律业务是厚积薄发的“开始的结束”,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律师业务则是另辟蹊径的“开始的开始”。
高奕晴律师表示,通过孙导的分享,她直观地感受到AI技术正在渗透进每一个行业。从工作角度出发,律师可以选择积极拥抱AI技术,通过主动学习和掌握AI软件提高律师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此外,从业务发展的角度,AI技术衍生出的创新型业务模式必定会引发很多新的法律问题,律师需要不断思考并探索法律发展的趋势以应对这些挑战。
律师助理庄翊民在交流中表示,作为一名律师,除了知道技术正在改变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看见其如何改变客户的需求,或者如何由我们去引发客户发现自身的需求;同时也需积极投身技术领域的立法环节、监管环节以及合规环节,将自身的专业能力镶嵌于技术变革之中,并从传统的部门法式思维中跳脱,建构更加契合于领域法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视野,从而摆脱法律人经常背负的生存焦虑,并能积极回应未来。
律师助理符瑶音分享道,技术作为工具,在不同目的的人手中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但在人类历史的洪流中,其总体作用一定是积极的、向前的。有人担忧技术带来的改变,而有人擅长利用改变去挖掘机会。对于法律人而言,我们更应该有适应变迁的能力,各行各业因技术发展而瞬息万变,法律人的工作始终是辅佐各行各业在变迁中保持合规合法地运作。在熟知当下综合形势的基础上,参考过去的经验与逻辑,结合创新式思维,学会利用AI、利用技术,通过许多日积月累的小事去改变世界,让未来愈加美好,是我们所有这些未来建造参与者需要做的。
实习律师徐睿表示,作为一名法学生,自己的视角仍局限于学校的传统法学教育,对新技术、新事物与法律行业的深度融合不甚了解。通过此次分享,进一步了解了AI正在逐步渗透进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必将逐步改变传统法律行业的运作方式。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法律人不应以“被替代”这一观念,无端排斥这一新技术而固步自封,而更应当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要将AI作为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工具,以“与AI同行,与AI合作”这一思维拥抱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想成为智者就需与智者同行,见贤思齐者方能进步。祝我们都能利用大趋势的确定性来抵抗自己小波动的不确定性,一同在这里思考、实践,预见不可见,做到不可能,去相信相信的力量。
mhp君悦“午食三刻”系列主题分享会
为提高青年律师业务能力,促进青年律师交流合作,mhp君悦学习委联合青工委重磅推出“午食三刻”系列主题分享会。每期午餐会主题由分享嘉宾自由选择,既可以是法律实务经验分享、典型案例解析、时事热点法评,也可以是对律所发展的建言献策、对执业成长的规划与感悟……可谓“餐餐”有新意、次次有收获。欢迎各位“有趣、有料、有想法”的青年律师报名成为“午食三刻”的主讲人,在这个青春、开放、包容的专业舞台上大展风采!